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贫僧醉过2021-08-09  123

导读:一、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二、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因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1、糖友该如何防并发症3~6个月做一次糖化检测。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水平密切相关,它能最有效反映一段时间内…

文章目录

一、糖尿病并发症预防
二、糖尿病并发症病因
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

1、糖友该如何防并发症

3~6个月做一次糖化检测。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水平密切相关,它能最有效反映一段时间内血糖是否达标。可以说,糖化是糖尿病的晴雨表。

初诊患者用胰岛素。什么症状也没有,但一查血糖很高的人叫初诊患者,与口服药相比,早期用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明显。

远离冠心病、心梗,常做心电图。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需定期查心电图心电图无异常时,可每半年检查一次,心电图有异常或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应严密观察。如果你大于40岁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时,请长期服用药物防止血栓。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2、预防并发症必做的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能弥补血糖只反映瞬时血糖的不足,是了解血糖水平必不可少的项目。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两三个月的血糖水平,血糖即便达标每年也至少应检查两次,血糖控制不好的或者改变治疗方式时则每3个月就应该检查1次。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值介于4%~6.2%时,表示血糖控制理想;6.2%~6.9%表示一般;超过7%就必须调整当前的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不需要空腹,患者可直接去医院接受检查。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换了医生或是医生换了实验室,患者要及时告知医生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

眼底病变检查

主要排查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每年均应检查1次,尽量在早期排查眼部疾病

3、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3.1、糖尿病眼病

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病人在患糖尿病十年左右时发生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 、视野变红,严重者甚至失明。病龄越长,年龄越大,糖尿病病情越重,发生糖尿病眼病的几率越高。

3.2、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如脑梗赛、心肌梗塞等,较正常人高达3—5倍,约占糖尿病人的1/3。大多平时无明显不适症状,突然发病,且病情凶险。

3.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为最早出现的肾功能性改变。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年轻人多死于尿毒症,老年患者多死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糖尿病并发症病因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病因

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因

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神经病变,包括负责感官的感觉神经,支配身体活动的运动神经,以及司理内脏、血管和内分泌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等等。

目前普遍认为多元醇旁路、蛋白激酶C、己糖胺激活、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的多寡,以及高血糖诱导的线粒体产生反应性氧化产物(ROS)生成增加,可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发病机制和共同基础。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饮食治疗贵在坚持,一个合理的个体化的饮食计划则是饮食控制能否持久的保障,饮食方案一定要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另外还要注意与运动和药物良好的配合使患者血糖保持平稳达标,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1、糖尿病患者可否饮酒?喜欢喝酒的患者可以允许少量的酒精摄入,如每日红酒100-150毫升。不鼓励饮用烈性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空腹饮酒可以导致服用促泌剂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发生低血糖,因而饮酒时应同时进食。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2、面对丰盛菜肴吃什么?糖尿病人应选少油少盐且清淡的食品。不可认为重油、半荤半素的菜,只吃菜就没关系。要注意炒菜时油要少用,菜肴烹调应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烧、烤、炖、卤等方式。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尽量减少赴宴。在赴宴时也要按照平时在家吃饭时的量和食物间的搭配来选择饭菜。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yangsheng800.com/read-2611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养生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养生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